我为什么有假朋友?

 我为什么有假朋友?

Thomas Sullivan

你是否曾怀疑过你所谓的朋友是否真的是你的朋友? 你知道谁是你真正的朋友吗? 你如何识别假朋友和真朋友?

See_also: 两性之间的交流差异

你是否抱怨过:"他只有在需要我的时候才会跟我说话",或者 "我只有在你需要的时候才会存在"?

显然,虚假的朋友只在他们需要什么的时候才会联系你。 抱怨虚假朋友的人对他们的友谊感到不满意。 他们觉得自己被占了便宜。 他们觉得有动力抛弃他们的虚假朋友。

我们为什么要建立友谊?

要理解虚假朋友的现象,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为什么我们要建立友谊。 所有友谊和关系的基本黄金原则是互惠互利。 我怎么强调这一点都不为过,因为一切都围绕着它展开。

我们之所以结交朋友,是因为他们能帮助我们满足物质和心理上的需求。 我们出生后,家人是我们的第一个朋友。 上学后,家人不能一直陪在我们身边,所以我们通过交朋友来满足我们对陪伴的需求以及其他需求。

共同的信仰、文化和价值观也是决定我们称谁为朋友的一个因素。 我们倾向于认同自己的朋友,尤其是最亲近的朋友。

这就是为什么亲密的朋友往往是彼此的复制品。 他们有很多共同点,性格也很合拍。 他们有可以一起思考的事情,可以一起谈论的话题,可以一起参加的活动。

一个人最亲密的朋友常常被称为另一个自我,这就是最好的诠释。

发现亲密朋友的一个好方法是检查他们是否互相模仿(发型、服饰等)。

假朋友从何而来?

出于某种原因,人类倾向于高估自己的心理需求。 即使是以需求层次理论而闻名的马斯洛,也把心理需求和社交需求归类为比生理需求 "更高的 "需求。 由于心理需求的地位如此之高,人们把那些帮助他们满足这些需求的人归类为 "真正的 "或 "真正的 "朋友。

我的想法是这样的:"他不仅在需要帮助的时候向我伸出援手,而且我们可以在一起闲逛,对彼此不抱任何期望。 因此,他是我真正的朋友"。

这种想法的问题在于它是错误的,即使你只是和 "真正的 "朋友在一起,你的需求也会得到满足--陪伴的需求、分享生活的需求、谈论与你有关的事情的需求,等等。

仅仅因为这些需求是心理上的,而你的朋友并没有以某种显而易见的方式帮助你,并不能使这种友谊与那些付出和回报更显而易见、更物质的友谊有什么不同。

由于我们过于看重自己的心理需求,所以我们把满足这些需求的朋友称为真正的朋友。

在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的友谊中,这种友谊更有可能沦为被诋毁的虚假友谊。 但只要互惠互利的原则成立,这些友谊同样有效。

抱怨有假朋友的人认为互利原则受到了侵犯。 这种抱怨有两种可能:

1. 不能满足心理需求

第一种可能是假朋友没有满足对方的心理需求。 所以后者倾向于认为友谊是假的。 当别人只在需要的时候才联系你,这并不是绝对可怕的,因为友谊的基础是各种需求的相互满足,而不仅仅是心理需求。

如果说朋友只在有需要的时候才给你打电话,你会觉得很难过。 下次你需要什么的时候,你就会给他们打电话,他们会认为你只在有需要的时候才给他们打电话。 明白我的意思了吗?

通常情况下,提出这种抱怨的人往往是得到的不如付出的多的人。 但这并不能成为称这种友谊为虚假友谊的借口。 他们忘记了,在最近沟通不频繁的情况下,有时希望得到帮助也是一种重新沟通的好方法。

2. 开采

第二种可能是,这个假朋友确实是在利用你。 他们真的只是在需要的时候才会打电话来。 如果你试图和他们搭讪,问他们 "最近怎么样?",他们可能会表现出没有兴趣继续聊下去。

这再次说明我们更看重心理需求。 我们想让对方知道我们关心他,而不仅仅是想帮他。 如果这位假朋友直截了当地说:"我宁愿你只帮我,不要试图满足我的心理需求",你一定会被冒犯,也许会马上甩掉这位朋友。

如果你在友谊中认为自己被剥削了,最好的策略就是要求你那位看似被剥削的朋友帮助你,就像你帮助他们一样。 真正的朋友不会找借口,即使你一再要求,他们也不会有任何问题。

即使你对他们的要求超过了他们的付出,他们也会帮助你。 这不一定是因为他们无私,而是因为他们相信 互惠 他们知道你会为他们做同样的事情(见互惠利他主义)。

如果你不这样做,那就该和这段友谊说再见了。

交流的重要性

沟通是所有人际关系的命脉。 当我们需要朋友的朋友提供帮助时,我们的朋友往往会说:"可我都好几个月没和他说过话了",或者 "我们根本谈不拢"。

我们希望那些至少能与我们谈得来的人对我们青睐有加。

如果长期缺乏沟通,我们就会对友谊产生怀疑,进而怀疑自己是否能成功获得别人的青睐。

沟通的问题在于,先沟通的人给人的印象是他们有需要,这会伤害他们的自尊心。 因此,他们的自尊心会试图阻止他们先沟通,而沟通早已缺席。

如果一个朋友在没有与你沟通的情况下放下自我,努力与你沟通,这是一个很好的信号,说明他很重视你的友谊。 或者,他们可能突然需要一些东西,他们不介意把自我放在次要位置。

See_also: 女性比男性对触摸更敏感吗?

同样,您也可以通过将话题引向心理需求来测试他们是否会追问。 此外,您还可以向他们提出反建议。

只要互惠互利的契约还在,我们的友谊就还在。 只要有一方认为契约遭到了破坏,友谊就会受到威胁。 如果双方都认为契约遭到了破坏,友谊就会结束。

Thomas Sullivan

Jeremy Cruz is an experienced psychologist and author dedicated to unraveling the complexities of the human mind. With a passion for understanding the intricacies of human behavior, Jeremy has been actively involved in research and practice for over a decade. He holds a Ph.D. in Psychology from a renowned institution, where he specialized in cognitive psychology and neuropsychology.Through his extensive research, Jeremy has developed a deep insight into various psychological phenomena, including memory, perception, and decision-making processes. His expertise also extends to the field of psychopathology, focusing o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mental health disorders.Jeremy's passion for sharing knowledge led him to establish his blog, Understanding the Human Mind. By curating a vast array of psychology resources, he aims to provide readers with valuable insights into the complexities and nuances of human behavior. From thought-provoking articles to practical tips, Jeremy offers a comprehensive platform for anyone seeking to enhance their understanding of the human mind.In addition to his blog, Jeremy also dedicates his time to teaching psychology at a prominent university, nurturing the minds of aspiring psychologists and researchers. His engaging teaching style and authentic desire to inspire others make him a highly respected and sought-after professor in the field.Jeremy's contributions to the world of psychology extend beyond academia. He has published numerous research papers in esteemed journals, presenting his findings a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s, and contributing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discipline. With his strong dedication to advancing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human mind, Jeremy Cruz continues to inspire and educate readers, aspiring psychologists, and fellow researchers on their journey towards unraveling the complexities of the mi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