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放下怨恨

 如何放下怨恨

Thomas Sullivan

当我们认为亲近的人有以下行为时,就会产生怨恨 故意 当我们受到伤害时,我们会感到愤怒。 愤怒是一种情绪,它告诉我们,我们的权利受到了侵犯。 也就是说,对方让我们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无论出于什么原因,当我们在当下压抑住自己的愤怒时,它就会被带到未来,变成怨恨。 怨恨不过是挥之不去的愤怒。

例如,受到父母虐待的孩子由于害怕进一步的虐待、惩罚或被抛弃,当下无法表达愤怒。 因此,这种童年创伤很可能导致对父母产生深刻而持久的怨恨情绪。

当我们感到怨恨时,我们会在脑海中反复回放过去的负面事件,从而加剧了与怨恨相关的不良情绪。 感到怨恨的人在怨恨时会耗费大量的心理能量。

因此,他们想知道如何放下怨恨,从而卸下自己的包袱。 这可以做到,但需要适当的方法。 首先,你需要正确理解怨恨是如何产生的。

怨恨是如何产生的

与人类心理学中的许多其他事物一样,这一切都源于人类是一种社会性物种。 我们期望我们社交圈中的人,无论是家人、朋友还是同事,都能满足我们的重要需求。

当他们不能满足我们的需求时,我们就会愤怒。 愤怒是一种短暂的情绪,来得快去得也快。 它促使人们在当下采取行动。 因此,愤怒只能帮助我们在此时此地应对社会危害。

但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往往是持久的,一个与我们关系密切的人现在故意冤枉我们,将来也可能冤枉我们,原因很简单,因为他们有更多的机会接触我们。

心灵需要一种机制来保持愤怒,这样我们就能保护自己,免受将来可能伤害我们的人的伤害。 怨恨就有效地达到了这一目的。

如果我们没有这种机制,我们身边的人很容易一次又一次地利用我们。

怨恨促使我们与伤害过我们的人保持距离,促使我们避免与他们交往,从而减少我们再次受到伤害的机会。

对最亲近的人的怨恨最强烈,因为只要我们与他们的关系还在,他们就有能力伤害我们。

这就是为什么怨恨会持续如此之久。 人们可以几十年如一日地怨恨自己的家人,因为他们的家人始终是我们社交圈的一部分。 威胁是持续不断的,因此怨恨也是持续不断的。

与此相比,当一个你今后不会再与之交往的人伤害你时,你就会受到伤害。

例如,当你开车时被陌生人拦截,你会生气,但不会怨恨。 你可能会骂他们,向他们竖起手指,然后一了百了。 没有理由耿耿于怀,因为你可能再也不会见到他们了。

怨恨的关键在于,只有当我们认为对方已经 故意 当人们有意伤害我们时,他们很可能会在未来重复这种行为,因为意图往往是稳定的。

当人们无意中伤害我们时,我们不必过于担心,因为这样的错误和意外是一次性的。 有意为之则会助长怨恨之火。

为什么怨恨会让人感觉难受和负担沉重

怨恨和许多其他负面情绪一样,会让人感到痛苦。 因此,人们在不了解痛苦背后的目的的情况下,就会产生结束痛苦的动机。 心灵会利用负面情绪来吸引你的注意力,就像它会利用身体上的疼痛让你注意到受伤的身体部位一样。

正如身体上的疼痛可以通过关注它来治愈一样,负面情绪(如怨恨)也可以通过关注它们并了解其目的来治愈。

怨恨会消耗大量的精神能量,这是有道理的--它能保护你免受未来社会的伤害。

与其他负面情绪一样,人们在怨恨方面的主要问题是他们 感知 他们认为怨恨是不好的,只是因为怨恨是一种负担和痛苦。 他们看不到怨恨的作用。

这就是为什么你会遇到一些可笑的消除怨恨的建议,例如

  • "别再怨天尤人了,快停下!"
  • "原谅你所怨恨的人"。
  • "怨恨是毒药,让它去吧!"
  • "为你怨恨的人想想爱的想法"。

是啊,没错。

人们需要克服的不是怨恨,而是对怨恨的误解。

当他们改变了对怨恨的看法,理解了怨恨的目的,怨恨本身就会减轻他们的负担。 他们现在可以不再那么努力地与怨恨作斗争了。

See_also: 图四 锁腿肢体语言手势

以正确的方式消除怨恨

除了了解怨恨的目的之外,你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消除怨恨:

  1. 表达出来
  2. 了解自己的社会偏见
  3. 给自己一个了结
  4. 将你的期望设定为不合理
  5. 宽恕

1. 表达

如前所述,怨恨往往是一种无法表达的愤怒。 你当时无法发泄愤怒,所以产生了怨恨。 但你可以在以后发泄愤怒。

向你怨恨的人表达你的怨恨是处理怨恨的最健康的方式,原因有几个:

  • 你让他们知道你对他们所作所为的感受,你把自己的情绪倾倒在你应该倾倒的地方--非常无负担。
  • 你给他们一个解释的机会。 也许你误解了他们的行为,也许你过于关注自己的需求,只看到了现实的一角。
  • 如果他们能让你相信他们并不想伤害你,那么怨恨就会消失,因为蓄意性也会消失。

2. 意识到自己的偏见

作为社会性动物,我们的思想非常重视人际关系。 我们很快就会树敌和交朋友。

一个人可能经常对你无礼,但他的一个友好举动会让你重新审视自己与他的关系。 它促使你思考,也许他并没有那么坏。

同样,一个人可能为你做了很多好事,但你却只关注他没做的事或做错的事。 就因为他做错了一件事,你就很快给他贴上敌人的标签。

我们的另一个偏见被称为 "基本归因错误",即我们很快就会把一个人的行为归因于他的意图,而忽略了情境因素。

问问自己,你的怨恨是否有理由,如果有理由,就尽快向对方表达出来,这样你就不必把怨恨带在身上了。

3. 给自己一个了结(宣布他们是敌人)

有时,你可能无法表达自己的怨恨,例如,你可能对已不再联系的前男友心怀怨恨。

如果你不给自己的心灵一个了结,你就会一直带着怨恨。 你无法理性地说服自己的心灵:

"嘿,我已经不和她在一起了 她不能再伤害我了 所以别再怨恨了"

尤其是当你还没有走出阴影,还对你们能再次在一起抱有一丝希望的时候。 事实上,对前男友仍然心存怨恨是你还没有完全走出阴影的最可靠的标志。 他们的阴魂不散,还在你的社交圈里徘徊。

在这种情况下,你可以记下从这段经历中吸取的教训,给自己一个了结。 想想你和他们分手的原因。 基本上,让自己相信你的前男友是个敌人,不值得你去社交圈。

这是因为你的大脑只考虑朋友和敌人。 当你怨恨你的前男友时,你仍然把他们归类为朋友--你社交圈中的一员。 当你给你的大脑充分的理由解释为什么他们是敌人时,你的大脑就会把他们从你的社交圈中驱逐出去。

See_also: 我们是如何扭曲现实的

4. 将你的期望定性为不合理

由于自私,人们常常会在不知不觉中对他人寄予不合理的期望。 当这些期望没有得到满足时,他们就会宣称自己受到了伤害。

因此,怨恨不仅源于他人对我们造成的直接伤害,也源于他人没有按照我们的期望去做或做得不够。 通常,但并非总是如此,这些期望和要求是不合理的。

如果你能找出导致你产生怨恨的不合理期望,你就能最终痊愈。

5. 宽恕

对于那些心怀怨恨的人,一个常见的建议是:

"原谅他们,原谅他们!"

宽恕不可能在真空中发生,你不可能在某天早上醒来就决定原谅所有你怨恨的人。

如果对方确实伤害了你,那么他必须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他必须承认伤害了你,并保证不再重蹈覆辙。

既然怨恨的目的是为了防止你将来受到伤害,那么他们承诺不再重蹈覆辙就非常管用了。 这就像火上浇油。

怨恨不再在你的脑海中占据空间,因为它已不再需要。

Thomas Sullivan

Jeremy Cruz is an experienced psychologist and author dedicated to unraveling the complexities of the human mind. With a passion for understanding the intricacies of human behavior, Jeremy has been actively involved in research and practice for over a decade. He holds a Ph.D. in Psychology from a renowned institution, where he specialized in cognitive psychology and neuropsychology.Through his extensive research, Jeremy has developed a deep insight into various psychological phenomena, including memory, perception, and decision-making processes. His expertise also extends to the field of psychopathology, focusing o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mental health disorders.Jeremy's passion for sharing knowledge led him to establish his blog, Understanding the Human Mind. By curating a vast array of psychology resources, he aims to provide readers with valuable insights into the complexities and nuances of human behavior. From thought-provoking articles to practical tips, Jeremy offers a comprehensive platform for anyone seeking to enhance their understanding of the human mind.In addition to his blog, Jeremy also dedicates his time to teaching psychology at a prominent university, nurturing the minds of aspiring psychologists and researchers. His engaging teaching style and authentic desire to inspire others make him a highly respected and sought-after professor in the field.Jeremy's contributions to the world of psychology extend beyond academia. He has published numerous research papers in esteemed journals, presenting his findings a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s, and contributing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discipline. With his strong dedication to advancing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human mind, Jeremy Cruz continues to inspire and educate readers, aspiring psychologists, and fellow researchers on their journey towards unraveling the complexities of the mi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