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给回避者发短信(针对 FA & DA 的提示)

 如何给回避者发短信(针对 FA & DA 的提示)

Thomas Sullivan

依恋风格决定了我们与他人,尤其是与恋爱伴侣的联系方式。 这种风格在幼年时期就已形成,并在一生中不断得到强化。 根据幼年时期与主要照顾者的互动,一个人可能会形成安全或不安全的依恋风格。

具有安全依恋风格的人可以与他人和自己建立健康的关系。

不安全型依恋风格的人童年曾遭受创伤和忽视,他们很难与他人和自己建立健康的关系。

我们与他人联系的方式往往反映了我们与自己联系的方式。

不安全感依恋类型有两种:

  1. 焦虑
  2. 回避型

焦虑依恋者的自我认同和成就感依赖于他们的人际关系。 他们在人际关系中体验到高度的焦虑和亲密感。

而回避型的人则倾向于回避亲密的人际关系。 他们往往会从人际关系中退缩。 因此,他们的伴侣很难与他们建立深厚的联系,从而对他们之间的关系产生负面影响。

如何发短信和回避

你的依恋风格会影响你的沟通方式,因为沟通是与他人建立联系的核心部分。 随着互联网和移动技术的发展,如今很多沟通都是通过发短信进行的。

依恋方式已经造成了很多误解和沟通不畅。 如果再加上发短信,情况就更糟了。

发短信可以说是最糟糕的沟通方式。 没有非语言信号,没有对方的即时反馈,要等对方回短信。 这些都让本就脆弱的人际沟通变得更加无力。

给回避者发短信时要记住的要点

1. 发短信频率

在认识某人的最初阶段,回避者通常会避免发短信。 你会发现他们发短信的次数并不多。 他们需要时间和空间来了解你,然后才能更随意地给你发短信。

在此阶段,避免用短信轰炸他们。

2. 直接性

回避型的人在沟通时往往很直接。 他们不会粉饰太平,会准确地告诉你他们的想法。 这有时会让人觉得他们很不礼貌。 他们会让你很早就知道他们是否有兴趣了解你。

给回避者发短信时,尽量直接,你对他们越坦诚,他们就越有可能对你敞开心扉。

3.关系阶段

虽然回避者在认识对方的最初阶段会避免沟通,但当他们感觉到对方对自己感兴趣时,他们会发很多短信。 随着关系的发展,他们又会因为以下原因而很少发短信:

a. 关系过于亲密,他们觉得有必要退出

See_also: 害怕变化(9 个原因及克服方法)

在这种情况下,尽量不要给他们发太多短信。 给他们时间和空间来处理他们的恐惧。 如果他们能坦诚地向你表达他们的担忧,试着帮助他们克服对联系的恐惧。

b. 他们在这段关系中很自在,不觉得有必要主动联系对方

在这段关系中,不常发短信成为一种新的常态,这并没有什么关系。 如果你是一个有安全感的人,不常发短信不会让你感到困扰。 但如果你是一个有焦虑感的人,你可能会觉得自己对联系的需求没有得到回应。

在这种情况下,最好与伴侣沟通自己的需求,找到共同点。

4. 回短信

当回避者放松警惕,在一段关系中体验到安全感时,他们会更频繁、更迅速地回短信。

如果他们不回你短信,不要马上认为他们对你不感兴趣。 他们可能是在分析你。 多主动联系他们,让他们对你敞开心扉。 假以时日,如果他们一直回避给你发短信,也不对你敞开心扉,那就说明他们对你不感兴趣。

5 压力

回避者在压力大的时候会从伴侣那里退缩,这意味着他们在压力大的时候不会给伴侣发太多短信,或者根本不发短信。

如果你感觉到回避者正处于压力之下,请不要给他们发短信。 给他们时间和空间来排解压力。 如果他们向你寻求安慰,请安慰他们,但避免给他们过多的信息。

回避型依恋方式

回避型依恋风格有两种亚型:

  1. 恐惧-回避
  2. 嫌弃-回避

恐惧型回避者在人际关系中会感到高度焦虑。 他们既希望又害怕亲密的人际关系。 他们倾向于讨好别人,自尊心较弱。

轻视型回避者在人际关系中不会感到焦虑。 他们认为亲密关系并不重要。 他们更看重独立而非联系。 他们往往自尊心很强。

要了解这两种依恋风格之间的差异,请参阅《恐惧-回避型与轻视-回避型》一文。

如何给恐惧型回避者发短信

上述针对回避者的所有要点都适用。 此外,在专门给恐惧型回避者发短信时,你还需要注意一些事项:

1. 经常发短信

如果一个恐惧型回避者经常发短信,那么他们的焦虑程度可能比回避程度更高。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的行为与焦虑先占型依恋风格的人相似。

如果你跟不上,让他们知道,这样他们就可以减少发短信的次数,在中间和你碰面。

2.短信过山车

恐惧型回避者有时会给你发很多短信,有时却很少给你发短信,或者根本不给你发短信。 这是他们典型的冷热行为在短信中的表现。

他们的短信频率取决于他们的情绪状态。 由于他们的情绪生活往往比较混乱,所以他们的短信也显得比较混乱。

如果他们在其他生活领域遇到压力,你就会感受到连锁反应。

不要发短信,让他们自己排解压力。

3. 触发 FA = 不发短信

恐惧型回避者在遇到关系压力时,即伴侣的言行触发他们时,会强烈退缩。

恐惧型回避者的常见诱因是表现出缺乏信任和批评的行为。

在给恐惧型回避者发短信时,要避免遮遮掩掩和严厉批评。 不要说类似的话:

"我想告诉你一些事 但现在不行"

如果你和一个 "恐惧-回避型 "的人交往,你会发现他们总是有理由不给你发短信--压力或受到刺激。

4. 不发短信

如果你的恐惧回避型伴侣没有通过发短信或打电话的方式联系你,而且你确定他们没有压力或受到刺激,那么他们可能是在试探你。 恐惧回避型有时会通过退缩来试探伴侣。

他们想看看你是否会努力赢回他们,为他们而战。

See_also: 如何惹恼消极攻击的人

如果是这种情况,请向他们保证您很关心他们。

5.等待回信

在新恋情中,等待回信会伤害恐惧型回避者。 如果他们没有立即收到回信,他们就会根据 "我被背叛了 "的潜意识伤害来解释这种情况。

他们会指责你给别人发短信,或者告诉你你并不喜欢他们。

给他们一个你没有立即回短信的好理由,以消除他们的恐惧。

如何给不屑一顾的回避者发短信

所有适用于回避型依恋风格的一般要点都适用。 另外,在给轻视型回避者发短信时,您还需要注意一些特殊事项:

1. 不常发短信 = 默认模式

不常发短信或根本不发短信是轻视型回避者的默认生存模式,他们更看重独立而非联系。 他们很少尝试主动联系他人。 他们与其他依恋类型的人没有相同的联系需求。

不要把他们的极少主动联系当做是针对个人的,这只是他们的方式,并不一定意味着他们不感兴趣。

2. 频繁发短信

发太多短信会让 "轻视-回避型 "的人很快不知所措,他们往往对整天喜欢发短信的人评价很低,认为他们无所事事。

嫌弃型回避者非常关注自己,给别人发短信(关注别人)会妨碍他们关注自己。 他们的独立性受到威胁,于是他们就会远离。

无论他们当前的情绪状态如何,都要不惜一切代价避免用短信轰炸他们。

3.回短信慢

嫌弃型回避者不喜欢即时来回发短信,除非情况紧急或他们真的感兴趣。 他们的典型反应是在回短信时慢慢来。 对他们来说,只要你回了短信,什么时候回并不重要。

如果不屑一顾的回避者过了很长时间才回短信,尽量不要个性化。 如果你对他们有意义,他们最终会回复的。

4. 间接文本

嫌弃型回避者几乎不做任何计划,即使是和他们的恋爱伴侣。 对他们来说,想和某人做计划就等于需要他。 对他们来说,需要某人就等于软弱。

如果你和一个不屑一顾的回避者制定计划,并问他们类似这样的问题:

"我们周末见面吗?"

你让他们左右为难了。

他们倾向于直接交流,但也倾向于避免冲突。 如果他们说 "好",就意味着他们想与您见面。

如果他们说 "不",你可能会不高兴,这对你们的关系很不利。

于是,他们给出了一个间接的答案:

"我周日要参加一个研讨会"

这样说可以让对方免于回答 "是 "或 "不是",也可以让对方试探你对会面是否认真。 因为如果你认真,你就会坚持会面。 当你坚持时,你就是弱者,而不是对方。

当不屑一顾的回避者间接地与你交流时,请让他们说得更直接一些,让他们醒悟过来。

5. 简明文本

嫌弃型回避者往往言辞简练。 他们不会拐弯抹角,即使是间接的回答也是如此。 因此,与沟通风格千篇一律的人发短信会让他们感到沮丧。

开门见山,否则就不要用信息打扰他们。

6. 忽视他们的文本

如果你对回避者的短信置之不理,会发生什么?

与焦虑型依恋者不同,轻视型回避者倾向于接受他人不立即给他们回短信。 他们会把自己的独立需求投射到他人身上,并得出以下结论:

"他们一定很忙"

但是,如果完全不理睬他们的短信,完全不回复他们的短信,会让轻蔑回避者讨厌你,并把你从他们的生活中隔绝开来。

7. 回答部分信息

由于不屑一顾的回避者大多认为发短信是浪费时间,所以他们有时会试着缩短发短信的时间,只回复信息的一部分。 通常是不需要长时间回复的部分。

与其让这种情况成为常态,不如这样说

"你还没回答X呢"

除非他们回答 X,否则拒绝继续谈话。

Thomas Sullivan

Jeremy Cruz is an experienced psychologist and author dedicated to unraveling the complexities of the human mind. With a passion for understanding the intricacies of human behavior, Jeremy has been actively involved in research and practice for over a decade. He holds a Ph.D. in Psychology from a renowned institution, where he specialized in cognitive psychology and neuropsychology.Through his extensive research, Jeremy has developed a deep insight into various psychological phenomena, including memory, perception, and decision-making processes. His expertise also extends to the field of psychopathology, focusing o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mental health disorders.Jeremy's passion for sharing knowledge led him to establish his blog, Understanding the Human Mind. By curating a vast array of psychology resources, he aims to provide readers with valuable insights into the complexities and nuances of human behavior. From thought-provoking articles to practical tips, Jeremy offers a comprehensive platform for anyone seeking to enhance their understanding of the human mind.In addition to his blog, Jeremy also dedicates his time to teaching psychology at a prominent university, nurturing the minds of aspiring psychologists and researchers. His engaging teaching style and authentic desire to inspire others make him a highly respected and sought-after professor in the field.Jeremy's contributions to the world of psychology extend beyond academia. He has published numerous research papers in esteemed journals, presenting his findings a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s, and contributing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discipline. With his strong dedication to advancing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human mind, Jeremy Cruz continues to inspire and educate readers, aspiring psychologists, and fellow researchers on their journey towards unraveling the complexities of the mind.